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γ干扰素释放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谢莉,马玙,高微微,李传友,张宗德,陈效友,古书香,邢爱英,郑素华,刘忠泉,陈曦,韩喜琴.γ干扰素释放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4(4):313-320.
作者姓名:谢莉  马玙  高微微  李传友  张宗德  陈效友  古书香  邢爱英  郑素华  刘忠泉  陈曦  韩喜琴
摘    要:目的 探讨三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γ干扰素(IFN-γ)释放反应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结核病的诊断意义。并与结核菌素皮试(TST)进行比较。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三组,活动性结核组(57例),健康对照组(27例),肿瘤组(29例),分别用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早期分泌抗原靶6kDa蛋白(early secretary antigenic target 6kDa protein ESAT-6),38kDa抗原与PBMC共同培养5天,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结果 ①健康组:TST与BCG接种史及排菌病人密切接触程度呈正相关(B=0.047和P=0.041),ESAT-6为抗原的IFN-γ释放水平与结核病接触程度密切相关(P=0.005),而与BCG接种史无明显相关。②当阴阳性界定值定为1000pg/ml时。38kDa抗原刺激后的IFN-γ浓度对于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89.3%.结论 ESAT-6刺激后的IFN-γ释放反应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断意义可能优于TST。38kDa抗原刺激后的IFN-γ释放反应可能有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意义。

关 键 词:IFN-γ  结核病  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ESAT-6  γ干扰素  抗原  刺激  PBMC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