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痫性发作后含量变化规律 |
| |
作者姓名: | 曾春梅 雷丹青 孙兰凤 韦雷 何敏 吴原 |
| |
作者单位: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60242) |
| |
摘 要: | 目的:通过检测戊四氮(pentrazole,PTZ)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tamic amino acid,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mino acid,GABA)在痫性发作后30 min内的含量变化,研究癫痫的终止机制。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建立SD雄性大鼠急性痫性发作模型,当大鼠痫性发作达Ⅳ~Ⅴ级时,分别于发作时(立即)及发作后5、10、15、20、25、30 min处死大鼠,断头取海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Glu与GABA含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痫性发作达到Ⅳ~Ⅴ级时,0、5、10、15、20、25 min组海马组织Gl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之后开始下降,30 min组Glu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海马组织中GABA含量在5 min时显著增高(P < 0.05),随后开始下降,10 min时下降至最低,在15 min时再次缓慢升高,持续至25 min时达到高峰(P < 0.05),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痫性发作后Glu与GABA含量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Glu与GABA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是癫痫发作终止的原因之一。
|
关 键 词: | 痫性发作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海马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收稿时间: | 2019-04-16 |
|
|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