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6在聚乙二醇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刘彦尧 宾玥 丁琳 麦雨欣 王星 彭惠 |
| |
作者单位: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眼科研究所,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眼科研究所,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眼科研究所,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眼科研究所,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眼科研究所,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眼科研究所,重庆 400016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中CD14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第5、10和15天组,每组各20只。设定每组小鼠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右眼为实验眼,采用在视网膜下注射PEG诱导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造模后摘取各组小鼠眼球,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及HE染色,鉴定CNV模型。通过比较各组视网膜HE染色切片外核层(outernuclearlayer,ONL)厚度,观察PEG的视网膜毒性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中CD1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的mRNA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眼内CD146、VEGF和VEGFR2的表达。结果:HE染色和ONL层厚度比较均证实,视网膜下注射PEG造模成功且模型可靠,视网膜下注射后第5和10天均有CNV形成。实验组小鼠神经视网膜和脉络膜中CD146、VEGF、VEGFR2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12,P=0.000;F=84.974,P=0.000;F=117.423,P=0.000;F=918.786,P=0.000;F=319.110,P=0.000;F=113.896,P=0.000)。Pe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在视网膜下注射PEG后,小鼠RPE/脉络膜复合体中CD146与VEGF和VEGFR2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40,P=0.000;r=0.940,P=0.000;r=0.769,P=0.045;r=0.910,P=0.003;r=0.910,P=0.003;r=0.777,P=0.042)。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在造模第10天后,造模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146、VEGFR2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从状层、外核层的阳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强(P=0.000,P=0.000,P=0.000)。结论:CD146伴随着CNV的形成表达上调,且与VEGF的表达量和VEGFR2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由此推断CD146可能在CNV形成的病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关 键 词: | CD14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脉络膜新生血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