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骨间膜结构及其上端裂孔的临床解剖 |
| |
作者姓名: | 邱龙恒 刘超 谭明洁 庄敏 张健 刘学敏 李明 李建伟 |
| |
作者单位: | 长治医学院,长治,046000;长治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长治 046000 |
| |
基金项目: | 省级(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
| |
摘 要: | ![]() 目的 :研究小腿骨间膜上端裂孔的形态结构,为临床深入了解小腿骨间膜的功能,重建和避免胫前血管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常规福尔马林固定小腿骨间膜标本40侧,观测胫、腓骨长度;骨间膜结构;骨间膜上端裂孔的形态;裂孔长轴腓侧近端至外踝的距离,计算骨间膜上端裂孔长轴腓侧近端至外踝距离与腓骨长的相关性。结果 :骨间膜由膜性部和腱性部2部分组成。腱性部是一条斜型粗纤维束,位于骨间膜下1/2处,由走行一致的多条细小纤维构成,厚(0. 32±0.12)cm,长(11.1±0.21)cm,与腓骨成角(20. 60°±1.00°)。上端裂孔成椭圆形,上端裂孔长轴长(2.71±1.35)cm、上端裂孔短轴长(1.91±0.21)cm、长轴近端腓侧至外踝最远处距离为(31.21±2.35)cm。胫骨长(34.21±2.36)cm、腓骨长(34.3±2.12)cm。骨间膜上端裂孔长轴腓侧近端至外踝距离与腓骨长正相关。结论:骨间膜对维持胫、腓骨轴向稳定,应力传递和防止小腿损伤后胫、腓骨移位具有重要作用。骨间膜上端裂孔的位置可由腓骨长推算而出。
|
关 键 词: | 小腿 骨间膜 解剖学 轴向稳定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