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与多重脑震荡大鼠伤后14 d的焦虑行为变化 |
| |
引用本文: | 王振, 韩雪, 喻雯, 曹珍珍, 张桓, 杨力, 于建云. 一重与多重脑震荡大鼠伤后14 d的焦虑行为变化[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6): 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7 |
| |
作者姓名: | 王振 韩雪 喻雯 曹珍珍 张桓 杨力 于建云 |
| |
作者单位: | 1.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云南 昆明 650032;;3.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4.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云南 昆明 6505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60467);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FB104) |
| |
摘 要: | 目的 观察一重与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的焦虑行为变化。 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用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重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模型,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ormal,N)每组12只大鼠。于损伤后第14天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high plus maze,HPM)检测,评估其焦虑行为变化。 结果 (1)在OFT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在中央区行走格数为[9.500(6.50,16.75)]格、[5.00(3.50,9.00)]格,N组为[10.00(7.00,17.88)]格。损伤组在中央区行走的格数与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24,P = 0.033)。② PCC组和3 MCC组在周边区行走格数为[54.50(26.88,62.25)]格、[65.00(28.50,81.00)]格,N组为[33.00(1.13,51.50)]格。损伤组在周边区(surround areas,SA)行走格数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③ PCC组和3 MCC组梳理毛发频次为(4.20±1.03)次、(2.44±0.73)次,N组为(5.20±1.62)次。损伤组梳理毛发次数均少于N组,且3 MCC组较N组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3,P = 0.019)。④各损伤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CA区行走格数、行走时间与理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SA区行走格数与行走时间则呈上升趋势。(2)在HMP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00(0.00,1.00)]次、[0.50(0.00,1.00)]次,N组为[1.00(0.00,2.00)]次。各损伤组进入开臂(open arms,OA)次数和时间均少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损伤组在OA中向台下探索次数均少于N组,其中3 M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32)。③ PCC组和3 MCC组进入闭臂次数为[1.00(1.00,1.00)]次、[0.00(0.00,1.00)]次,N组为[0.00(0.00,1.00)]次。损伤组进入闭臂(enclosed arms,EA)次数与时间均高于N组,进入EA次数,3 MCC组与PC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进入EA时间,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42,P = 0.027)。④各损伤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OA臂的次数、时间与向台下探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EA臂中的停留时间则呈上升趋势。 结论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14 d焦虑行为开始明显增加,且大鼠经历三次脑震荡后的焦虑行为重于一次性脑震荡。
|
关 键 词: | 多重脑震荡 焦虑行为 旷场实验 高架十字迷宫 |
收稿时间: | 2021-04-11 |
|
| 点击此处可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