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上封 马军虎 孙飒 |
| |
作者单位: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
| |
基金项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 目的:探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基础组、针刀组、手法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基础组给予基础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针刀组给予基础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针刀治疗,手法组给予基础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手法治疗,联合组给予基础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针刀+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DHI评分、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DHI评分、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患者(P0.05),针刀组和手法组患者DHI评分、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均低于基础组(P0.05)。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其他3组(P0.01)。4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手法可显著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可有效控制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
|
关 键 词: | 针刀 手法 颈性眩晕 神经肽Y 内皮素-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