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对术前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后交通动脉瘤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引用本文:薛莘,朱继,郭宗铎,徐睿,张晓冬,孙晓川.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对术前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后交通动脉瘤术后恢复情况对比[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1):106.
作者姓名:薛莘  朱继  郭宗铎  徐睿  张晓冬  孙晓川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0016
摘    要:目的:分析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ver palsy,ONP)的颈内-后交通动脉瘤(internal carotid-pos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y aneurysm,IC-PcomA)患者术后ONP恢复情况,并对影响ONP恢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0例伴ONP的IC-PcomA患者,其中行显微夹闭手术37例,介入栓塞治疗13例,对不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后ONP恢复程度进行对比。并对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瘤有无破裂、治疗间隔、麻痹程度、动脉瘤直径、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与术后ONP恢复程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术前各因素,治疗间隔对ONP术后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间隔是术后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OR为0.134(0.034,0.528),回归系数为-2.009,治疗间隔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其余因素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夹闭组OPN的完全恢复率(62.16%)高于介入组(38.46%),夹闭组部分恢复率(27.03%)较介入组(46.15%)低,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6个月后夹闭组的完全恢复率(75.68%)高于介入组(61.54%),夹闭组部分恢复率(13.51%)低于介入组(23.08%),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夹闭和介入栓塞均能有效改善IC-PcomA的ONP症状,总体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间隔是术后ONP完全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间隔越短,完全恢复率越高。

关 键 词:动眼神经麻痹  颈内-后交通动脉瘤  介入栓塞  显微夹闭  术后恢复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