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UPLC-Q-TOF-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中风瘀热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引用本文:王云李琬彭蕴茹鞠建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中风瘀热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J].中药材,2022(12):2904-2910.
作者姓名:王云李琬彭蕴茹鞠建明
作者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210028;
基金项目:院内制剂项目中风瘀热方(YNZJ1920);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资助项目(BRA2015494);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20_0571)
摘    要:目的: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中风瘀热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法,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中风瘀热方水提液中的化学成分。运用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化学成分靶点,通过Gene Cards、OMIM、TTD等数据库及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调控网络图及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图,利用数据库Metascape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中风瘀热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经UPLC-Q-TOF-MS/MS法从中风瘀热方水提液中分析鉴定出47个成分,其中12个入血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205个相关靶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3个,包括AKT1、TNF和IL-6等,涉及环鸟苷单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中风瘀热方可能主要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及细胞凋亡等来发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关 键 词:中风瘀热方  缺血性脑卒中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MS  靶点  作用机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