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药肝毒性研究方法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作者姓名:宋捷  钟荣玲  夏智  吴豪  仲青香  张振海  韦英杰  石子琪  封亮  贾晓斌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4030,815739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0214143802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60367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K20161046);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6KJB360004)
摘    要:中药肝毒性问题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目前,肝细胞系、亚细胞、三维培养、模式动物等体内体外模型在中药肝毒性的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系统观和整体论的引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网络毒理学等新方法开始逐步应用于中药肝毒性标志物挖掘和肝毒性预警等方面。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肝毒性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结合病/证模型和网络毒理学的中药量-效-毒关系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也对该课题组开展的淫羊藿潜在肝毒性的初步研究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中药肝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原则提供理论基础,推动中药肝毒性研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关 键 词:中药肝毒性  病/证模型  量-效-毒  网络毒理学  淫羊藿
收稿时间:2016-11-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