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引用本文:张岳,张金娥,赵振军,刘再毅,吴政光,梁长虹,.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3,28(6):632-635.
作者姓名:张岳  张金娥  赵振军  刘再毅  吴政光  梁长虹  
作者单位:张岳 (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广州,510080); 张金娥 (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 赵振军 (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 刘再毅 (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 吴政光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州,510317); 梁长虹 (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
摘    要:目的:探讨纵隔内胚窦瘤(PMES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PMEST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PMEST临床、病理及CT资料,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本组病例年龄11~38岁,平均19岁,其中男∶女=8∶2。结果:10例PMEST病灶均局限于前纵隔,居中4例,偏右/左侧6例;最大径为6.9~15.0cm,平均10.7cm;局部边界不清,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平扫显示肿块密度不均,呈"蜂窝状"低密度为主,CT呈低密度区,组织学检查,镜下见大片粘液和坏死;CT呈等/稍高密度间隔和实质部分,镜下见大量纤维增生。1例病灶内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间隔和实质部分中度强化;其中4例行延迟扫描可见间隔和蜂窝轻微延迟强化,组织学检查镜下见蜂窝内富含粘液样基质以及黏液样变性。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纵隔大血管及心脏均不同程度受压、推移。上腔静脉受侵2例,左头臂静脉受侵2例;7例合并心包积液,4例合并胸腔积液。所有病例AFP均显著升高(>1000ng/ml)。结论: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巨大肿块,CT平扫及增强呈"蜂窝状"改变,延迟扫描间隔和蜂窝延迟强化,结合AFP明显升高应考虑PMEST的诊断。

关 键 词:内胚层窦瘤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