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彭明学 王自鸿 张桂通 王超群 |
| |
作者单位: | 北京怀柔医院骨科,北京,101400;北京怀柔医院骨科,北京,101400;北京怀柔医院骨科,北京,101400;北京怀柔医院骨科,北京,101400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随机纳入60例于我科就诊的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患者,均予以腰椎MRI检查,获取腰椎各节段的T2加权像横截面图像,测量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相对横截面积(Relative cross-sectional area,RCSA)和脂肪浸润程度(Degree of fat infiltration,DFF),椎间盘突出程度采用Pfirrmann标准进行分级。统计相关测量数据,并采用Spearman系数进行椎旁肌群RCSA和DFF值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腰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越高,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RCSA值越低、DFF值越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RCSA值均与椎间盘突出程度呈较强的相关性(P0.01),DFF值则与之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椎旁肌群的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多裂肌、腰大肌和最长肌的相对横截面积与其呈较强的相关性,而脂肪浸润程度则与之呈中等程度相关性。
|
关 键 词: | 腰椎间盘突出 Pfirrmann分级 椎旁肌群 脂肪浸润 横截面积 相关性分析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