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医“补偏救弊”与“致中和”哲学思想及“圜道”运动观
引用本文:马杰,徐燕,严骅,尚力,姚洁敏,严世芸.中医“补偏救弊”与“致中和”哲学思想及“圜道”运动观[J].中医杂志,2013,54(12).
作者姓名:马杰  徐燕  严骅  尚力  姚洁敏  严世芸
作者单位:1.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201203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基金项目: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项目,严世芸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各家学说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上海市中医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摘    要:通过论述“致中和”思想和“圜道”运动观与中国医学史上“补偏救弊”现象的关系,探讨相关思维模式与文化观念对中医学术发展进程的影响.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和”的哲学思想渗透到了中医学理论建构、临床实践与学术发展的各个方面,而“补偏救弊”正是“致中和”的哲学思想在学术发展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对偏颇的纠正,又是中医药学术范式和话语体系内互为对立的学说集合的回归.“圜道”则是“中和”的哲学思想在运动观上的体现,对以“补偏救弊”的方式推动学术发展轨迹有着直接的影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补偏救弊”,推动了中医学术的螺旋式前进.

关 键 词:补偏救弊  致中和  圜道  学术发展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