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内膜PR、ER表达作用研究
摘    要:目的:观察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表达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和造模组,构建原发性痛经的老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痛经老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药物组(C组)、针刺组(D组)、隔药灸组(E组)。观察各组大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30min内扭体次数及大鼠子宫内膜PR、ER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发生扭体反应次数较多,且扭体反应前有潜伏期,空白组无扭体反应(P0.01)。针刺组、药物组、隔药灸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均较模型组减少,且扭体潜伏期均延长(P0.01)。隔药灸组和针刺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降低(P0.01);隔药灸组大鼠扭体反应较针刺组少(P0.01)。隔药灸组大鼠扭体抑制率最高(P0.05)。隔药灸组、针刺组、药物组及模型组大鼠ER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R表达显著减少(P0.01);隔药灸组、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ER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R表达显著增加(P0.01);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大鼠ER表达较药物组显著降低,PR表达显著增加(P0.01);隔药灸组大鼠ER表达较针刺组显著减少(P0.01),PR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与调节ER、PR表达有关,可下调痛经大鼠ER表达,提高PR表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