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兔骨质疏松模型的骨质疏松症进展中骨髓代谢组学变化 |
| |
作者姓名: | 张慧丽 李克峰 戴小丽 李仕红 |
| |
作者单位: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美国 圣地亚哥 92103;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临床医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1293);“2017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育项目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兔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生过程中骨髓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兔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制作兔OP模型模拟绝经期妇女的OP过程。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的变化。通过活体磁共振氢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和离体液相色谱结合质谱(LC?MS/MS)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骨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的取样分析节点均分别设定在术前、术后2个月和术后5个月。结果:随着时间的发展,术后5个月OVX组的BMD值较Sham组明显减低(2个月,P<0.05;5个月,P<0.01)。1H?MRS扫描分析表明,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髓中的乳酸和脂类含量在术后2个月和5个月时均明显增加。OVX组骨髓中的胆碱、肌酸、谷氨酰胺、羟脯氨酸却较Sham组减少。在术后2个月时,进行离体骨髓代谢组学分析,也得到了上述相似的骨髓代谢变化结果。此外,1H?MRS扫描分析发现,OVX组的氨基酸、酰基肉碱、核苷酸和神经酰胺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关分析发现,BMD值与乳酸值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842,P < 0.01),BMD与胆碱、肌酸、谷氨酰胺和羟脯氨酸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随着OP进展,骨髓代谢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利用1H?MRS对活体进行骨代谢变化扫描分析可能是评价OP的一种潜在无创方法。
|
关 键 词: | 磁共振波谱 骨髓 骨质疏松症 代谢组学分析 时间动态变化 |
收稿时间: | 2019-08-07 |
|
|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