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 临床结果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邹家乐 柴宁莉 翟亚奇 王赞滔 王祥耀 李隆松 孟江云 杜红 令狐恩强 |
| |
作者单位: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3601) |
| |
摘 要: | 目的比较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EMR)、预切开EMR(EMR-P)、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圈套器辅助ESD(ESD-S)4种内镜下切除方法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46例结直肠LSTs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内镜下切除结果、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146例结直肠LSTs中,23例行EMR治疗,29例行EMR-P治疗,50例行ESD治疗,44例行ESD-S治疗。中位病变直径2.5 cm(1.2~10.0 cm)。EMR、EMR-P、ESD和ESD-S整块切除率分别为73.9%(17/23)、72.4%(21/29)、96.0%(48/50)、65.9%(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0切除率分别为65.2%(15/23)、69.0%(20/29)、94.0%(47/50)、63.6%(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ESD组整块切除率和R0切除率高于其他3组(P均<0.05)。4组术中穿孔率分别为0,0,6.0%(3/50),9.1%(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迟发性出血率分别为4.3%(1/23),0,2.0%(1/50),2.3%(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117例(80.1%)患者术后进行了肠镜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0个月(3.0~26.0个月),其中局部复发7例(6.0%)。结论ESD是结直肠LSTs最理想的治疗方法;EMR可作为直径<20 mm结直肠LSTs的治疗方法;EMR-P和ESD-S作为改良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在治疗LSTs上具有自身特殊的优势。
|
关 键 词: |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安全性 有效性 内镜下切除术 |
收稿时间: | 2019-02-18 |
修稿时间: | 2019-12-30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