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家庭暴力中的性别差异
引用本文:常蕾,霍莉钦,洪炜,苏英,崔轶,李洪涛,于素兰,苏巧玲.我国家庭暴力中的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
作者姓名:常蕾  霍莉钦  洪炜  苏英  崔轶  李洪涛  于素兰  苏巧玲
作者单位:1. 中国,北京大学医学部,100191
2. 北京市中华女子学院
3. 内蒙古妇联
4. 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I77B05)《我国家庭、婚姻、亲子关系问题的综合筛查评估与干预示范研究》
摘    要:目的 由认知与应对策略出发,考察家庭暴力的性别差异.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东、西、南、北部8个地区的2951名成年男女作为被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冲突策略量表简版》及自编的认知与应对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采用Pearson相关和卡方检验比较家庭暴力的性别差异.①男性的施暴率与受暴率相关(r=0.721,P=0.000);女性的施暴率与受暴率相关(r=0.553,P=0.000),整体施暴率与受暴率相关(r=0.642,P=0.000).自我报告的施暴率与受暴率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②家庭暴力的认知方面,将情感忽视界定为家庭暴力的时间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x2=13.995,P=0.003);③夫妻间冲突后的行为表现与解决方式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结论 男性与女性在家庭暴力的发生类型、认知及冲突后的表现与解决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应当从性别角色视角出发,有区别地开展家庭暴力的心理干预工作.

关 键 词:家庭暴力  心理干预  施暴率  受暴率

Gender Difference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China
Abstract:
Keywords:Domestic violence  Gender differenc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rate of exerting violence  The rate of suffering violenc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