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高国栋 孙伟 |
| |
作者单位: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南京 210029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孙伟传承工作室项目(苏中医教科【2019】10号):补充课题名称,负责人:陈继红;补充立项部门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项目中医肾病中心建设(ZYX03KF075):补充课题名称,负责人:孙伟。 |
| |
摘 要: | 目的 探究“肾虚湿瘀”理论下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何特点,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常见证型的辨证要点。方法 通过对中国肾脏病应用创新联盟大数据平台中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江苏省中医院孙伟主任医师处就诊的2899例患者中四诊信息齐全的慢性肾脏病人共计1445例进行证型分布、证型兼夹特点、四诊信息统计,并将相似症状进行规范合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与名医经验结合探究常见证型辨证要点。缺少结果部分,请补充。结论 脾肾气虚证是慢性肾脏病本虚证的为核心;血瘀证、湿浊证、湿热证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标实证,湿毒证只有在CKD 5期有较多分布,其他各分期均少见。并得出这5个常见证型的辨证要点。
|
关 键 词: | 慢性肾脏病 肾虚湿瘀 中医证候学 数据挖掘 |
收稿时间: | 2020-08-10 |
修稿时间: | 2021-10-21 |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