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的胃黏膜菌群特征及炎症水平分析
作者姓名:廖桂彬  唐舒婷  廖晓意  兰绍阳  胡玲  陈斌  樊冬梅  李培武  陈昫
作者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419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9041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90413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048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资助项目2019IIT25广州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3-0402-20-415-007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0JGXM031
摘    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形成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  收集107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样本, 其中脾胃湿热证70例,脾气虚证37例, 同时招募平和体质健康受试者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16S rDNA技术检测胃黏膜样本菌群组成,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NLRP3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菌群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 < 0.05), 脾气虚证组患者胃黏膜菌群的门水平物种丰度无明显差异;线性判别分析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幽门螺杆菌属为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患者的胃黏膜标志菌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患者胃黏膜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  结论  胃黏膜菌群结构差异、炎症水平升高可能是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形成的内在生物学机理。 

关 键 词:Hp相关性胃病   脾胃湿热证   脾气虚证   胃内微生态   16S rDNA
收稿时间:2021-09-10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