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脑梗死扩散峰度成像的时间进程分析及其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姓名:张娣  张培功  姜兴岳  翟峰  翟长彬  于蒙蒙  石清磊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3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滨州 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滨州 256603,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 100102
摘    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扩散峰度成像(DKI)各参数随梗死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与扩散张量成像(DTI)进行对比。方法 对95例脑梗死患者行DWI、DKI扫描,并根据脑梗死的时间分为5组: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早期33例、亚急性期晚期20例、慢性期20例,获得DKI的相关参数图,测量病变区及对照区各参数值并计算其百分比变化率,分析各参数值随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 DKI各参数值[平均扩散峰度(MK)、径向峰度(K⊥)、轴向峰度(K//)]在梗死后升高,急性期达到高峰,之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DTI各参数值[平均扩散系数(MD)、垂直扩散张量(D⊥)、轴向扩散张量(D//)]在梗死后降低,急性期达到最低,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MK、K⊥、K//的百分比变化率较MD、D⊥、D//更高,且平行方向变化均大于垂直方向。结论 DKI评价脑梗死优于DTI,可更全面地分析脑梗死微观结构的改变。

关 键 词: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收稿时间:2016-10-31
修稿时间:2017-01-13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