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dley技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 |
| |
作者姓名: | 周谋望 杨延砚 黄红拾 陈亚萍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功能重建与康复科,100083,北京市 |
| |
摘 要: | ![]() 骶髓以上脊髓损伤患者有85%于伤后出现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增加,反射性尿失禁,出现膀胱贮尿及排尿双重功能障碍。由于易并发尿路感染,加之膀胱内压增高引起尿液的膀胱-输尿管返流,最终造成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因此重建膀胱功能对脊髓损伤患者十分重要。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电刺激排尿的研究。1976年英国的Brindley在动物研究成功的基础上成功地将Brindley骶神经前根刺激器应用于人体,揭开了电刺激排尿临床应用的新篇章。Brindley刺激器分体内植入部及体外控…
|
关 键 词: | Brindley技术 重建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 应用现状 |
文章编号: | 1004-406(2004)-09-0566-03 |
修稿时间: | 2003-12-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