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难治性胃瘫的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许海蓉  叶必星  司新敏  林琳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摘    要:胃瘫(gastroparesis)是一类在排除胃器质性梗阻性疾病后,由于胃动力不足、胃底调节受损、运动节律异常导致胃排空延迟的疾病,又称胃无力症、胃麻痹。主要症状为餐后饱腹感、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远期症状主要是营养不良。胃瘫的人群发病率不详,小样本量的研究得出男性和女性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4/10万和9.8/10万[1]。难治性胃瘫(refractory gastroparesis,RGP)通常指伴有严重、反复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经促动力药、止吐药常规治疗无效,过去1年中因胃瘫症状住院2次以上且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s index,GCSI)>2.3分的一类胃瘫,需长时间肠外营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临床上,胃瘫常见病因有特发性胃瘫(36%)、糖尿病性胃瘫(29%)、术后胃瘫(13%,包括外科手术后、意外或人为的迷走神经损伤等导致的胃瘫)[2-3]。近年来,胃瘫所占的住院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报道2004年胃瘫住院率比1995年增加158%[4],然而胃瘫的治疗方法却很有限,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尤其是RGP仍是当前胃肠病学领域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本文就目前新兴的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pyloromyotomy 或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P/G-POEM)治疗RGP进行综述。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