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3个月引发转躁的前瞻性观察
引用本文:文璐,李冰凌,马永春.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3个月引发转躁的前瞻性观察[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1):1-3.
作者姓名:文璐  李冰凌  马永春
作者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理学重点学科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中医临床心理学项目(2012-XK-A02);浙江省卫生厅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A017);浙江省中西结合抑郁症重点专科项目(2007)
摘    要:目的前瞻性探讨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190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医生针对性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情况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前瞻性观察,评价转相发生率。结果 1 3个月的治疗中,190例患者转相18例,转相率为9.47%。2男性患者转相率为6.56%,女性患者转相率为1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3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转相率分别为5.88%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P0.01)。4应用心境稳定剂与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者转相率分别为13.8%和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5服用2种或2种以上抗抑郁药物者与仅服用一种抗抑郁药物者转相率分别为12.96%和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6有心境障碍家族史者与无心境障碍家族史者转相率分别为18.4%和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7转相时间大约在用药后一个月左右。8各种抗抑郁药物转相几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下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转相。

关 键 词:抗抑郁药物    转相    心境稳定剂    家族史  

Prospective observation of switching rate of antidepressants in management of depressive episode in 3 months
WEN Lu,LI Bing-ling and MA Yong-chun.Prospective observation of switching rate of antidepressants in management of depressive episode in 3 months[J].Sichuan Mental Health,2015,28(1):1-3.
Authors:WEN Lu  LI Bing-ling and MA Yong-chu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精神卫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精神卫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