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王晨辰,赵英,李晓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4).
作者姓名:王晨辰  赵英  李晓明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省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体检中心
摘    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7例SAH患者,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IL-17水平的测定;比较不同脑损伤程度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下SAH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差异,并分析血清IL-17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结果 SAH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63.65±16.71)、(90.71±9.8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IL-17水平与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同时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血清IL-17(169.57±13.99)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151.72±16.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AH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同时对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