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人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尤赛男 丁磊 孟浩杰 杨宇欣 陈锐 查小明 |
| |
作者单位: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病科,江苏 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
| |
基金项目: | 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Y?sy2018?077,Y?JS2019?096);南京医科大学2019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
| |
摘 要: |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常规的动态变化,分析聚乙二醇化人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的药物疗效和作用时间。方法:在65例需接受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首次及后续化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注射PEG?rhG?CSF,并动态监测患者血常规数值。结果:患者首次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最低点出现在第10天左右,经治疗性使用PEG?rhG?CSF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3~5 d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在后续化疗过程中预防性注射PEG?rhG?CSF可显著降低Ⅲ/Ⅳ骨髓抑制发生率。结论: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第10天骨髓抑制最明显,因而在化疗后第10天检测血常规较为合理。同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可以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仍可以使用,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骨髓抑制即可控制。
|
关 键 词: | 乳腺癌 辅助化疗 骨髓抑制 PEG?rhG?CSF |
收稿时间: | 2019-10-27 |
|
|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