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型载药微泡联合超声靶向爆破技术治疗兔VX2肝癌
作者姓名:王希  冉海涛  王志刚  宫玉萍  董桂芳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 重庆 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 重庆 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 重庆 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 重庆 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 重庆 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 重庆 400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1157);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CSTC, 2009AB5216)。
摘    要: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靶向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阿霉素的PLGA纳米药物微球(ADM-NP);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DM-NP连接于氨基脂质微泡(MB-NH2)表面,制备载阿霉素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ADM-NP-MB-NH2)。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ADM-NP辐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入ADM-NP 5 ml;B组为混合辐照组,注入5 ml ADM-NP与脂质微泡混合溶液;C组为复合体辐照组,注入5 ml ADM-NP-MB-NH2。在药物注射完毕的同时,对各组均采用频率1 MHz、声强0.5 W/cm2的超声波辐照120 s。于末次治疗24 h后处死荷瘤兔,固定标本并送检;比较各组的肿瘤生长率,计算肿瘤细胞增殖指数(PI)与凋亡指数(AI)。结果 A、B、C组肿瘤的生长率分别为(80.13±4.34)%、(59.66±7.93)%及(50.47±9.69)%,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PI分别为(74.82±7.25)%、(60.77±8.48)%及(55.94±6.97)%,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I分别为(31.70±6.42)%、(50.35±3.82)%及(72.47±5.93)%,C组AI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ADM-NP与脂质微泡复合体联合UTMD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提高疗效。

关 键 词:脂质微泡  超声靶向爆破  靶向治疗
收稿时间:2012-08-28
修稿时间:2013-03-05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