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密度和血管侵袭与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周永建 叶琴 卢辉山 杨映红 官国先 黄昌明 王川 张捷 |
| |
作者单位: |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肿瘤科,福州,350001 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病理科,福州,350001 |
| |
摘 要: | ![]()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侵袭(BVI)作为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应用抗CD105和CD34抗体对380例Ⅰ~Ⅱ期直肠癌组织微血管进行标记,计数MVD和观察BVI,分析BVI及MVD与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D105在直肠癌新生血管中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血管无表达;而CD34在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大小血管中均广泛表达.与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相比,CD34标记的BVI发现率明显升高(24.5%比5.3%).多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病理组织类型、CD34-BVI和CD105-MVD是影响本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苏木精-伊红染色-BVI和CD34-MVD则与直肠癌预后无关.CD34-MVD和CD105-BVI联合检测时,两者均阳性或单一阳性时,患者死亡的危险度是MVD(低表达)/BVI阴性组患者的4.483倍(95%CI 2.861~7.026).结论 CD105和CD34抗体标记的肿瘤MVD和BVI可作为预测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
关 键 词: | 直肠肿瘤 预后 肿瘤浸润,血管 微血管密度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