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纳米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引用本文:潘涛,金明华,刘晓梅,杜忠君,周显青,黄沛力,孙志伟.纳米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2):222-226.
作者姓名:潘涛  金明华  刘晓梅  杜忠君  周显青  黄沛力  孙志伟
作者单位:(1.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21;2.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卫生化学与毒理学系,北京 10006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81172704)
摘    要: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为纳米SiO2体内外毒性的预测和安全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透射电镜(TEM)观察2种SiO2颗粒的粒径、分散性和形状;动态光散射法(DLS)检测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培养液中的粒度分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细胞膜完整性;划痕染料示踪技术检测GJIC。结果:透射电镜,2种SiO2颗粒呈圆形,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2种颗粒的粒径分别为(447.60±20.78)和(67.42±5.69) nm,分别为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颗粒。动态光散射法,2种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分别为(684.37±18.76)、(697.02±19.57) nm 和(128.31±7.64)、(133.74±8.97) nm,颗粒均未发生聚集,分散性良好。MTT法,2种SiO2颗粒作用细胞24 h后,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同一浓度下,纳米颗粒比亚微米颗粒的毒性大。LDH活力实验,当作用细胞24 h后,2种SiO2颗粒均能够损伤细胞膜,同一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细胞膜的损伤能力大;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加重。划痕染料示踪实验,纳米SiO2颗粒可抑制GJIC,并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在相同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GJIC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抑制GJIC。

关 键 词:纳米SiO2颗粒  HL-7702细胞  细胞毒性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收稿时间:2012-12-1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