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两种剂量的对照研究
作者姓名:杨晓东  陈秀玉  黄敏  徐萌  黄玉娟  谢利剑  沈捷  王健怡  李锦康  华仰德  杨思源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
摘    要:
目的通过建立两种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对照,探讨一种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达到良好疗效的最合理的IVIG剂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2年-2006年收治的KD患儿60例病历,根据IVIG治疗情况分为总剂量1g/kg·d^-1单次应用(1g组)和2g/kg(2g组)(包括2g/kg·d^-1单次应用或2g/kg分2次)两组,每组30例,均于发病10d内给予IVIG,两组对比IVIG应用后的退热时间、总热程、C反应蛋白及血沉恢复正常时间,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数据对比后,IVIG应用后的退热时间、总热程、C反应蛋白及血沉恢复正常时间指标P值均〉0.1,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用药前1g组有2例出现左侧冠状动脉扩张;2g组有2例左侧冠状动脉扩张,1例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例表现为双侧冠状动脉管壁增厚毛糙。治疗后两组冠脉损害病例随访2年内冠状动脉均恢复,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其余病例亦未见异常,但远期冠脉的预后情况正在随访观察中。结论早期给予IVIG治疗KD,可预防冠脉损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项对照研究提示,临床上采用2g/kg剂量的IVIG治疗KD并不能较1g/kg的剂量更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反而增加医疗负担,其价值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由于本组样本量少,而且有关冠状动脉病变(CAL)的恢复率及预防CAL的发生率2年以上的随访资料正在建立中,故目前认为,IVIG 1g/kg和2g/kg治疗KD的疗效在KD发病后2年内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确定国内治疗KD合理、经济、有效的最佳IVIG剂量,尚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按照循证医学原则进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加以确定。

关 键 词: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静脉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