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探究不良病理学特征数量对Ⅰ~Ⅲ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分层的指导作用:对9 875例病例的回顾性队例研究
作者姓名:翁俊勇  叶紫岚  张若昕  刘琪  李心翔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2260)
摘    要:背景与目的:根据目前共识,不良病理学特征仅与Ⅱ期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相关。作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我们进一步挖掘基于这些不良病理学特征来识别潜在复发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050432-4-2108*),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纳入的9 875例患者中,男性5 859例,女性4 016例,年龄[M(IQR)]60(16)岁(范围:16~94岁)。中位随访时间1 779.0(95% CI:1 750.1~1 807.9)d。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使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5年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来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分层。本队列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根据合并的不良病理学特征数量进行分组,分为5组:Hr_0组(0 incorporating high-risk pathological features,0个不良病理学特征)、Hr_1组(1 incorporating high-risk pathological features)、Hr_2组(2 incorporating high-risk pathological features)、Hr_3组(3 incorporating high-risk pathological features)、Hr_4组(≥4 incorporating high-risk pathological features)。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提示,不同分组之间的OS、DFS和R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对Ⅱ期结直肠癌进行亚组分析,不同Hr分组OS、DFS和RFS的生存曲线不同分组之间出现重叠,相较于全部病例,不同分组的生存差异明显减小,提示伴有单个不良病理学特征的Ⅱ期肠癌患者可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R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T分期、pN分期和Hr分组;OS、DFS和RFS的生存曲线提示Hr_4组预后显著差于Ⅲc期患者;分别有5.2%和14.1%的Ⅰ期和Ⅱ期患者合并2个及以上不良病理学特征(Hr分组≥2)。最后,纳入上述结直肠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实际观察与列线图预测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在复发分层中具有良好的效能。结论:不良病理学特征数量是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将其作为多分类变量与年龄、pT、pN分期联合具有良好预后分层、复发分层效力,有望指导临床治疗。

关 键 词:结直肠癌  复发  不良病理学特征  预测模型  
收稿时间:2024-04-18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癌症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癌症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