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延缓外伤性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患者膝骨关节炎进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4月—2022年4月南京江北医院96例外伤性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46~70(57.0±7.2)岁,左侧46例、右侧43例、双侧7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保守组46例,均采用保守治疗;手术组50例,均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膝关节屈曲度(ROM)、Lysholm评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Kellgren-Lawrence(K-L)关节炎分级、胫骨远端内侧软骨国际软骨研究学会(ICRS)评分。结果 手术组与保守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前2组间患者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HSS评分、K-L分级、胫骨远端内侧软骨IC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96例患者治疗后均获随访12~19(15.1±2.1)个月,均未发生并发症。组内比较:治疗后6、12个月2组患者ROM、HSS、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12个月HSS、Lysholm评分较治疗后6个月均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K-L分级、IC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手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治疗后6、12个月,手术组患者的ROM、HSS、Lysholm评分均较保守组高[ROM分别为131.0°±13.7°、116.5°±15.1°,135.8°±12.9°、121.3°±13.7°;HSS分别为(86.8±3.8)分、(64.7±2.9)分,(90.5±3.5)分、(69.6±2.6)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75.4±4.2)分、(60.3±4.0)分,(86.3±5.4)分、(64.8±3.7)分],而K-L分级和ICRS评分均比保守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能有效延缓外伤性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患者膝骨关节炎的进展,且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