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电针配伍穴位通过HIF-1α/VEGF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引用本文:鲍思辰,温佳华,张源渊,杨伊琪,董 闪,王景玄,杨彦玲,刘敏丽.电针配伍穴位通过HIF-1α/VEGF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9):1192-1198.
作者姓名:鲍思辰  温佳华  张源渊  杨伊琪  董 闪  王景玄  杨彦玲  刘敏丽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省延安市,716000
基金项目: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0719114)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配伍穴位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脊髓神经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探讨电针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6只(Sham组)、模型组36只(SCI组)和电针组36只(SCI+EA组)。以T10为中心,用HI—0400脊髓打击器构建大鼠SCI模型;Sham组只去除椎板,不损伤脊髓。SCI+EA组术后1d开始电针干预,穴位配伍为大椎、至阳、命门、夹脊、足三里、三阴交,每日一次,每次30min,干预28d。于损伤后1d、3d、7d、14d、21d、28d 6个时间点,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节段组织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1)BBB运动功能评分SCI+EA组14d后明显升高,与SCI组比较有差异(P<0.05);(2)HE染色Sham组脊髓结构完整,神经元形态清晰。SCI组3d有打击空洞,出血。7d、14d可见坏死神经元,...

关 键 词:脊髓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电针  组合穴位
收稿时间:2022/3/3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