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标准评估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发生率比较
引用本文:陶晔璇,汤庆娅,冯一,蔡威. 不同标准评估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发生率比较[J]. 临床儿科杂志, 2005, 23(10): 724-726
作者姓名:陶晔璇  汤庆娅  冯一  蔡威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资助项目(No.931980822)
摘    要:目的采用常用的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评判标准,对同一研究人群进行超重与肥胖发生率描述,从而评估我国现行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标准。方法对7520例(年龄7~18岁,其中男/女:3725/3795例)中小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值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按中国1995年发布的年龄别体重标准、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2000年发布的BMI美国标准、中国2003年发布的试行BMI标准3项标准计算该人群超重、肥胖发生率,其中前2项标准的第90百分位定义为超重,第97百分位定义为肥胖,第3项标准则按已发布的超重与肥胖标准进行统计。比较两性别组营养过剩发生率差。结果“年龄别体重”标准对营养过剩以及肥胖检出率高于BMI标准检出率;采用美国CDC标准进行人群评价,漏查了相当数量的超重与肥胖个体,尤其是青春人群;中国儿童青少年BMI暂行标准更为可信。两性别组间比较可见,每一年龄段女孩的营养过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男孩。结论作为儿童青少年人群超重与肥胖的筛查性指标,现行的中国儿童青少年BMI标准不失为一项有效标准;男孩组营养过剩的高检出率亦提出警示:该人群是超重与肥胖的重要防治人群。

关 键 词:体质指数  营养评价  儿童  青少年  流行病学调查
文章编号:1000-3606(2005)10-724-03
收稿时间:2004-12-17
修稿时间:2004-12-17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assessment methods in predicting prevalence of overnutri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