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药源性肝病的机制、类型探讨
引用本文:唐琦,黄夏琴,周家仙.药源性肝病的机制、类型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2):94-94,97.
作者姓名:唐琦  黄夏琴  周家仙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医院,
摘    要: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 ,药物诱发的肝脏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药物诱发的肝病约占成人肝炎的 10 % ,5 0 %以上老年人的肝炎病例中约有 4 0 %以上为各种药物诱发而致 ,在爆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例中约 2 5 %为药物诱发的肝脏损害所致。1 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机制有的药物本身对肝脏具有直接的毒性 ,如红霉素等。该类反应并不是药物本身的肝毒性 ,而是易感个体的特异质反应。可能为免疫性或过敏性的 ,如磺胺类药物。常伴有肝外表现 :如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加等 ,亦可为代谢性 ,这种类型肝损害的潜伏期较长 ,多在用药后数周至数月内…

关 键 词:药物  药源性肝病  病理  类型  青霉素

Mechanism and Types of Drug-Induced Hepatic Diseas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