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
| |
引用本文: | 甄宇洋,邓量.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J]. 广东医学, 2004, 25(1): 13-14 |
| |
作者姓名: | 甄宇洋 邓量 |
| |
作者单位: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普外科,广州5107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普外科,广州510700 |
| |
摘 要: | ![]() 肝门部胆管癌 (hilarcholangiocarcinoma)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癌。Klaskin于1 965年详细地描述了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 ,故常称为Klaskin瘤。据报道 ,Kla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 58%~ 75 % [1 ] 。由于以往对该病认识不足 ,加之肿瘤生长部位隐蔽 ,早期诊断较困难。患者多以进行性黄疸为主要表现 ,常被误诊为“传染性肝炎”而予以治疗 ,乃至患者到外科就诊时已为晚期。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 ,临床上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 临床分型高位胆管癌临床…
|
关 键 词: | 肝门部胆管癌 诊断 治疗 临床分型 |
修稿时间: | 2003-10-23 |
Advances on the diagosis and freatment of bile duct cancer located in the hilar region |
| |
Abstract: |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