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陈章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Z1):75-76.
作者姓名:陈章强
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摘    要: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并行冠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Myo、cTn和CK-MB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用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Myo和cTnI以及CK-MB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H-FABP、CK-MB、MYO、cTnI较健康体检者、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P<0.01),UAP患者H-FABP也较SAP患者升高(P<0.01),无论是胸痛发生3小时前还是3小时之后,H-FABP的阳性率均比Myo和CK-MB以及cTnI敏感性更高(P<0.01)。在ACS患者H-FABP无论在发病3小时之前还是之后均较Myo和cTnI以及CK-MB更早出现(P<0.05)。ACS患者H-FABP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明显相关,即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重度狭窄高于中度和轻度狭窄病变(P<0.05)。ACS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小于40%的H-FABP水平要高于EF大于40%的H-FABP水平(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H-FABP、Myo、cTnI以及CK-MB的联合检测与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FAB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程度更高。血清H-FABP、Myo、cTnI以及CK-MB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结果。

关 键 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意义  病变严重程度  冠脉狭窄  支数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bstract: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并行冠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Myo、cTn和CK-MB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用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Myo和cTnI以及CK-MB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H-FABP、CK-MB、MYO、cTnI较健康体检者、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P<0.01),UAP患者H-FABP也较SAP患者升高(P<0.01),无论是胸痛发生3小时前还是3小时之后,H-FABP的阳性率均比Myo和CK-MB以及cTnI敏感性更高(P<0.01)。在ACS患者H-FABP无论在发病3小时之前还是之后均较Myo和cTnI以及CK-MB更早出现(P<0.05)。ACS患者H-FABP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明显相关,即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重度狭窄高于中度和轻度狭窄病变(P<0.05)。ACS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小于40%的H-FABP水平要高于EF大于40%的H-FABP水平(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H-FABP、Myo、cTnI以及CK-MB的联合检测与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FAB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程度更高。血清H-FABP、Myo、cTnI以及CK-MB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结果。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