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评价题录 |
| |
作者姓名: | 陈思颖 邬文杰 沈志云 李安娜 王俊 |
| |
作者单位: |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科;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消化营养科 |
| |
摘 要: | 目的总结中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行新生儿期一期肛门成形术与分期肛门成形术的远期排便功能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 评估新生儿期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32例中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临床资料, 手术方式均为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mini-Pe?a), 按照手术时期分为两组, A组为新生儿期接受一期肛门成形术的患儿, 共22例;B组为接受传统三期肛门成形术的患儿, 共110例。两组最远随访至术后15年。评估两组临床情况以及远期排便功能、并发症情况。术后排便功能评估采用Rintala评分, 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肛门直肠测压包括肛门静息压、肛门长度、内括约肌静息压及长度、外括约肌静息压及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ectoanal inhibitory reflex, RAIR)等。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肛门成形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A组长于B组[(17.1±3.9)d比(10.4±3.4)d, P<0.05];总住院时间及总...
|
关 键 词: | 肛门直肠畸形 普通外科学 肛门闭锁 治疗结果 婴儿, 新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