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消溃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引用本文:常为伟,姚宏健,潘慧,陈淑君,张慧俭,刘佃温,刘世举.消溃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23):111-116.
作者姓名:常为伟  姚宏健  潘慧  陈淑君  张慧俭  刘佃温  刘世举
作者单位: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2. 黄河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3.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4.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基金项目: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36号);河南省科技攻关(202102310500,162102310109); 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360015);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2018ZY2055)
摘    要:目的:观察消溃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 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72 例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 例。治疗组给予消溃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2 组疗程均为1 个月。治疗1 个月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 评分变化,观察2 组治疗前后Baron 内镜评分、Geboes 评分以及外周血IL-6、IL-10、IL-17、CRP 水平变化,观察2 组治疗前后肠道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DA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IBDQ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中医证候、DA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BDQ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Baron 内镜评分、Geboe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外周血CRP、IL-6、IL-17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外周血CRP、IL-6、IL-17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大肠杆菌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77.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溃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调节炎症因子以及肠道菌群的平衡,减轻肠道黏膜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关 键 词: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灌肠治疗  肠道菌群  临床疗效
点击此处可从《新中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新中医》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