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27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DVT患者共278例,初诊误诊率为20.1%(56/278),采用D-二聚体检测后初诊误诊率由28.7%(2005年7月前)下降为11.1%(2005年7月后)(P<0.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患者245例(254条肢体),其中196例(202条肢体)患者采用全身静脉溶栓[113例(117条肢体)]或患肢足背静脉溶栓[83例(85条肢体)](溶栓组),溶栓治疗后2周,溶栓组与未溶栓组[49例(52条肢体)]患肢周径缩小治疗有效率(97.5%vs 80.8%)及患肢周径缩小所需时间[(6.1±1.2)天vs[(7.9±2.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出院前后彩超检查溶栓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5)。相对于全身静脉溶栓治疗,患肢足背静脉溶栓对患肢周径缩小程度和彩超检查的血栓情况无明显改善(P=1;P=0.2932),但可以有效缩短患肢周径缩小所需时间[(5.8±1.3)天vs(6.6±1.9)天,P<0.001]。慢性下肢DVT患者33例,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率为87.9%(29/33)。结论 D-二聚体检测简单、快速并且无创,联合超声多普勒检查是基层医院诊断DVT的首选手段。患肢足背静脉溶栓安全性较好,可加速症状缓解,并缩短住院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