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运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疑似类过敏反应病例相关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廖星,常艳鹏,谢雁鸣,霍剑,张辉.运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疑似类过敏反应病例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76-3580.
作者姓名:廖星  常艳鹏  谢雁鸣  霍剑  张辉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院, 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院, 北京 10087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776);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2-030);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八批自主选题项目(Z0291)
摘    要:基于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探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多因素1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入院病情在第一亚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1,第二亚组则无差异;在溶媒的对比上,第二亚组对比统计学有差异,P0.005 1。另外分析发现开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至停止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时间在24 h以内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头孢唑林、多巴胺、甘露醇、肾上腺素;24~48 h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氨溴索、左旋氨氯地平、罂粟碱。虽然该研究在探索临床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面做了相关分析,但这种回顾性的逆向分析思路还值得推敲,因此所得分析结果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关 键 词:真实世界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HIS安全性再评价  巢式病例对照
收稿时间:2014/7/15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