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
| |
作者姓名: | 沈新颖 张彦舫 窦永充 李勇 孔健 蔡进中 何凡 |
| |
作者单位: | 1.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东,518020;2.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东,518020;3.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东,518020;4.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东,518020;5.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东,518020;6.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东,518020;7.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广东,518020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125 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33例患者共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数量根据每个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计算.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I,测量转移灶大小变化情况,并通过判断疼痛程度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每组淋巴结转移灶植入10~100粒,平均46粒.术后1个月疗效评价:肿瘤完全缓解(CR)22组,部分缓解(PR)23组,无变化(NC)5组,无进展病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90.0%.疼痛缓解情况:术后1周疼痛明显缓解,24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中 20例明显或部分缓解,缓解率83.3%.术后随访3~20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短期疗效肯定而且安全的方法.
|
关 键 词: | 125I粒子 组织间植入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