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壮医针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廖文彦,廖炼炼,莫巧明,艾文杰,邹文静,梁英业,兰蕾,秦祖杰,蒙晓明,张锦超,梁欣,唐林涛,田永强.壮医针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右江医学,2023(3):231-237.
作者姓名:廖文彦  廖炼炼  莫巧明  艾文杰  邹文静  梁英业  兰蕾  秦祖杰  蒙晓明  张锦超  梁欣  唐林涛  田永强
作者单位:1.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2.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0GXNSFAA259090);
摘    要:目的 探讨通过壮医针刺调节miR-429、IKKβ的表达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产生镇痛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壮医针刺组,每组10只。除外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余下3组均采用结扎L5脊神经的方法建立模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模型(SNL模型)。在术前(0天)、手术后第1天、手术后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机械性刺激缩足阈值(PWMT)。手术造模后第1天,检测行为学指标,随后对非经非穴组、壮医针刺组开始针刺干预,连续14天,其余3组不进行干预,至术后第14天取大鼠L4~6脊髓背角组织行PCR检测miR-429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IKKβ蛋白含量,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术前各组大鼠的PW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壮医针刺组PWMT显著降低(P<0.01),并且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壮医针刺组之间的PW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壮医针刺组PWMT高于模型组和非经非...

关 键 词:壮医针刺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作用  机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