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脂肪源性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分化
作者姓名:鞠晓军  牛友芽  饶利兵  易黎明  向莎  张英俊
作者单位:1.湖南医药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细胞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3.影像诊断学教研室,湖南 怀化 418000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摘    要: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可能,为解决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体重280~320 g,雌雄不限,麻醉、脱毛、消毒,于腹股沟处获取脂肪后进行AD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和传代,观察原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取第3代细胞,成骨诱导后第16天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成骨诱导后第23天行茜素红染色,成脂诱导后第12天行油红O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加入条件培养基向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于诱导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摄片记录细胞形态变化过程,MTT检测各时相点的细胞活性;诱导后第6天和第8天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诱导后第8天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成纤维细胞主要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原代ADSCs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成骨诱导后可见ALP强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矿化结节;成脂诱导后可见胞内红染脂滴聚集;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90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45呈阴性表达; ADSCs向成纤维细胞诱导后第2天可见形态开始改变,部分细胞漂浮;诱导后第4天细胞呈水滴形或短棒状;诱导后第6天细胞呈有突起的多边形或三角形混杂;诱导后第8天细胞拥挤并铺满瓶底,呈细长纤维状; MTT检测表明,诱导后第2天的细胞活性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诱导后第4天、第6天和第8天细胞活性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可见,诱导后第6天细胞呈三角形,表面纤毛较多;诱导后第8天细胞呈细长纤维状,有小突起,表面纤毛密集;诱导后第8天绝大多数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结论 ADSCs在体外经诱导分化后可以具备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特征;能表达成纤维细胞的标志蛋白。

关 键 词:脂肪源性干细胞  诱导分化  组织工程  流式细胞术  扫描电子显微术  大鼠  
收稿时间:2020-01-03
修稿时间:2020-03-04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解剖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解剖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