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颅锥细孔钻颅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引用本文:吴广军,汤连军,朱邦鉴,刘振业,于德文,吴志刚.颅锥细孔钻颅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6):379-379.
作者姓名:吴广军  汤连军  朱邦鉴  刘振业  于德文  吴志刚
作者单位:164092,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颅锥细孔钻颅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40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例为对照组,即常规钻孔引流组:常规于顶结节下方钻颅,置8号导尿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外接无菌瓶,术后2-3日拔管。另20例为颅锥细孔钻颅治疗组:顶结节下方颅锥钻颅,置入细硅胶管,深入颅内3cm左右,管全工15cm,内径1.5mm,外径2.4mm,管前端为盲端,其后0.5-1.0cm处有四个小侧孔。本组10例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另20例不予冲洗,均接无菌瓶,悬挂于钻孔点下方30-50cm处持续引流,1-2日拔管,创口不予缝合,加压包扎。结果:术后48h头颅CT扫描显示:颅锥细孔钻颅治疗组20例患者无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较少,脑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术后临床证状迅速改善,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短,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50天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应用颅锥细孔钻颅持续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头部伤口不需缝合,患者痛苦小,住院费用低、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亦可应用于床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但需注意钻孔位置、引流充分、无菌瓶位置等。

关 键 词:颅锥细孔钻颅低位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文章编号:1009-6574(2002)06-0379-01
修稿时间:2002年12月3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