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和传统模式镇痛对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恢复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病人94例,采用随机数表将94例病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传统模式镇痛组,每组各47例,多模式镇痛方案为:帕瑞昔布钠40 g超前镇痛;关腹前切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100 g,10 ml);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氨酚羟考酮片,2次/天,每次50 mg。传统模式镇痛方案为:无超前镇痛,直接缝合切口,术后使用PCIA。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评价指标。结果多模式镇痛组和传统模式镇痛组病人VAS评分分别为4.7±1.3和5.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组镇痛满意病人的数量增加,而不满意的病人数量减少(P0.05)。多模式镇痛组术后首次离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5±10.4)小时、(47.5±15.12)小时、(106.3±24.2)小时、(48.7±13.5)小时和(6.9±3.4)天,传统模式镇痛组分别为(35.5±9.7)小时、(56.12±19.6)小时、(118.1±29.9)小时、(57.7±17.0)小时、(9.3±4.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组术后PICA的使用时间较传统模式镇痛组明显缩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89.53±26.45)μg v.s(107.46±32.94)μg]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组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多模式镇痛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早期快速康复,提高满意度,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