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
作者姓名:罗超伟  陆美怀  毕向军
作者单位:[1]武装警察8730部队医院外科,广东省广州市517800 [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一科,广东省广州市510710
摘    要: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4/08因急性颅脑损伤收入武装警察8730部队医院外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50例连续病例为颅脑损伤组。对照组为同期受伤在武装警察8730部队医院外科住院的15例单纯四肢骨折,无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型9例,中型17例,重型24例。按入院时CT检查所见分为无脑挫裂伤10例,单纯脑挫裂伤18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2例;根据中线移位情况,无移位12例,移位&;lt;1cm20例,移位≥1cm 18例。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Ⅰ-Ⅲ级(死亡,植物生存,严重致残)为预后不良19例;Ⅳ-Ⅴ级(轻-中度致残和完全恢复)为预后良好3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6-12,24,72,120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根据不同的颅脑损伤程度、颅内血肿情况、有无脑挫裂伤、CT检测情况、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血样检测结果全部进入统计分析,其中4例分别于伤后1~3d死亡,只取其入院时数据。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脑损伤组伤后6。12h明显高于对照组[(32.4&;#177;11.7)(9.6&;#177;4.1)μg/L,t=7.376,P&;lt;0.01],伤后24h有所减低,而后又再次升高且维持在一个次高水平。②颅脑损伤组重型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损伤患者[(46.6&;#177;15.3),(21.5&;#177;6.21),(11.7&;#177;5.09)μg/L,t=3.86,t=6.65,P&;lt;0.01]。③单纯脑挫裂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高于无脑挫裂伤患者[(20.6&;#177;7.15),(12.7&;#177;5.37)μg/L],而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显著高于前两者[(49.5&;#177;16.4)μg/L,t=6.88,t=6.94,P&;lt;0.01]。④预后不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54.1&;#177;18.6),(18.1&;#177;8.22)μg/L,t=7.61,P&;lt;0.01]。对重型伤患者连续检测伤后6-12,24,72,120h发现预后不良患者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55.8&;#177;17.3),(31.2&;#177;11.4)μg/L;(25.5土8.3),(14.0&;#177;5.2)μg/L;(39.6&;#177;13.3),(18.2&;#177;6.0)μg/L;(39.4&;#177;12.8),(11.5&;#177;4.2)μg/L,t=3.68~4.52,P&;lt;0.01]。结论: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轻型、中型和重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关 键 词: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析 预后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