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机器手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分析 |
| |
引用本文: | 刘霖,朱琳,单桂香,刘秀贞,曹磊,何斌,宋为群. 神经康复机器手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 0(11): 579-583.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16.11.004 |
| |
作者姓名: | 刘霖 朱琳 单桂香 刘秀贞 曹磊 何斌 宋为群 |
| |
作者单位: |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 北京,100053;2.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机器手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门诊卒中偏瘫患者31例,根据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手康复组(16例)和一般康复组(15例)。一般康复组接受一般性康复训练,3次/周,30 min/次,同时进行家庭康复训练,5次/周,1 h/次;机器手康复组接受一般性康复训练,3次/周,30 min/次,同时进行机器手辅助训练,5次/周,1 h/次。两组训练周期均为4周。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对上肢肌张力评价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机器手康复组中位数时间明显缩短[7.1(2.4,93.8)s比13.1(3.7,99.5)s],功能评分明显提升[(45±13)分比(38±11)分],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28±7)分比(25±7)分],腕手部中位数评分明显提高[15(10,19)分比9(5,14)分],FMA-UE总分明显提高[(46±12)分比(38±12)分],MAS评分明显降低[3(2,5)分比5(4,8)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般康复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康复训练后,机器手康复组比一般康复组腕手部中位数评分[15(10,19)分比6(5,12)分]、治疗效应[-5.5(-10.8,-3.2)比0.0(-1.0,3.0)]、MAS[3(2,5)分比5(4,6)分]均有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康复机器手可有效提高卒中后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对腕手部运动功能提升有明显效果,并可控制上肢肌张力的增高。
|
关 键 词: | 卒中 偏瘫 康复 上肢功能 机器人辅助技术 |
Robotic rehabilitation for upper-extremit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 efficacy analysi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Strok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Robot-assisted technology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