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直接前路与微创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摘    要:目的回顾性观察采用直接前路和微创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常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2例,排除复杂关节置换,关节翻修,感染,结核及肿瘤病例。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6~68岁,平均(55.3±11.3)岁。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MPA)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1~70岁,平均(57.4±7.5)岁。记录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及术后3月Harris髋关节评分,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患者术后髋关节最大活动度,镇痛药物和助行器械使用比例。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t=8.50,P0.01),术后住院天数较微创后外侧入路缩短约5 d(t=9.99,P0.01),术后1周Harris评分(t=2.19,P0.05),WOMAC评分(t=2.45,P0.05)及VAS评分(t=6.93,P0.01)均优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临床评分差异消失,然而,术后一月随访,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口服镇痛药物(2=13.75,P0.01)及使用助行器的患者比例(2=10.10,P0.01)均少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而术后关节最大活动度始终大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1周t=23.63,4周t=26.71,3月t=24.14,P0.01)。结论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微创后外侧入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使得患者更早回归日常生活,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消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