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药材生产统计与产业发展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陈琳 裴莉昕 李堂帅 许双全 纪宝玉 张义珠 史婷婷 张小波 |
| |
作者单位: | 1.河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河南 郑州 450002;4.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00 |
| |
基金项目: |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3025,TCM2021040);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22-2780);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3901,CI2021A03902) |
| |
摘 要: | 目的:了解2021年河南省整体及各县区中药材生产情况及重点品种,为制定政策与规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河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动态监测站调查、实地调查、其他相关组织机构的统计结果,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产统计及区划专业委员会抽样调查结果和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等资料,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软件对2021年河南省各市、县中药材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河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74.87万亩(1亩≈666.67 m^(2)),涵盖45种中药材,多为草本植物,其中有9种属于药食同源类中药。栽培10万亩以上的药材品种有连翘、艾叶、山茱萸、金银花、辛夷、菊花和杜仲,其中卢氏县的连翘和西峡县的山茱萸种植面积较大,主要栽培品种种植面积约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79%。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县有卢氏县、南召县、西峡县、禹州市、方城县和渑池县,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种类最多的区县为禹州市、卢氏县和西峡县,种植种数均在20种以上;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县的中药材种植结构差异较大。结论:河南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中药材 生产统计 产业优势分析 |
收稿时间: | 2022-11-14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中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中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