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肝气郁证动物模型改进及肝失疏泄微观机制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魏盛 |
| |
作者单位: |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
| |
摘 要: | 目的:改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大鼠、猕猴模型造模及其评价方法,为揭示肝疏泄失常现代机制提供实验资料与现代科学解释。方法:应用昼夜颠倒配合旷场法筛选行为学得分相近大鼠进入实验,调整造模刺激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昼夜颠倒配合旷场法对模型大鼠宏观表现予以量化评价;运用30 min成组随意观测及猕猴社会层级模式判别标准化方案规范猕猴实验方法并叠加社会应激因素,按照量表制作规范流程并运用视觉可视化标尺技术改进《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进行猕猴模型宏观表现量化评价。结果:旷场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情况得到明显纠正(P<0.05)。修订后量表主要考核指标较前大幅改善,相关系数均≥0.75。结论:分析动物模型整体表现与相应微观指标变化,两者密切相关,部分揭示了中医"肝疏泄失常"的微观机制:肝疏泄太过所致烦躁易怒等表现可能与下丘脑、边缘叶NE、DA、5-HT水平上升密切相关;肝气疏泄不及呈现抑郁萎靡等症状可能与下丘脑、边缘叶DA水平下降,5-HT水平上升有密切关系。据此推测,肝主疏泄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该类活性物质含量而呈现作用;其功能定位为脑中枢,尤其是下丘脑。
|
关 键 词: | 动物模型 肝失疏泄 肝气逆证、肝气郁证 旷场 量表 |
文章编号: | 1007-659X(2007)05-0404-05 |
修稿时间: | 2007-06-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