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中黄芪的本草考证 |
| |
作者姓名: | 赵佳琛 王艺涵 金艳 刘晖晖 陈世彬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2.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0;3.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4.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00;5.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37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1401);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
| |
摘 要: |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医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标准等资料,对黄芪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方法等根据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进行系统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黄芪本名黄耆,而“芪”字本指药材知母,明代开始俗作黄芪,进而逐渐将黄芪作为药材正名。黄芪历代主流基原可确定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的干燥根,不同历史时期还存在多花黄芪A. floridus、金翼黄芪A. chrysopterus、梭果黄芪A. emestii等黄芪属甚至非黄芪属植物作地方习用黄芪使用的情况。黄芪最早产区为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后逐渐往东北方向扩展,宋代以来多将山西所产绵黄芪奉为道地,至清代除山西外又加内蒙古为道地,民国则推崇东北所产。现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甘肃及东北等省区,商品以栽培品为主,山西大同、忻州等地仿野生栽培品质较好。黄芪在本草、方书中记载的炮制方法较多,多用生品,炮制品中以蜜炙为主流。基于当前资源栽培、生产情况,《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11首含黄芪的经典名方建议均使用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以山西大同、忻州等地产者为佳,且除清心莲子饮注明需蜜炙外,其他方剂建议用生品。
|
关 键 词: | 经典名方 黄芪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道地性 炮制方法 |
收稿时间: | 2021-04-28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全文 |
|